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3月17-21日,奉贤区第32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赴深圳开展异地教学活动。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奉贤区委党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重温“蛇口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到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峥嵘岁月。
学习重要论述,
重温伟大历程,探寻深圳的发展密码
学员们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论述、瞻仰邓小平铜像、参观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深刻体会到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让深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深圳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发展之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深圳市委党校谭刚教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论述——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开展授课。
学员们在莲花山瞻仰邓小平同志铜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改革开放,聆听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
学员们参观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大潮起珠江”展览,重温了中国改革开放及深圳发展历程,回顾深圳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及特区精神。
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前海的足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要论述在前海的生动实践。
聚焦创新创业,
深化科技发展,剖析深圳的实践经验
学员们专题学习了深圳人才和就业创业政策、营商环境实践,实地考察了天安云谷园区、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美团大数据运营中心、来画科技公司,深刻体会到深圳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圳实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借鉴。
汇智人才研究院林德昌教授,围绕《向“新”提“质”——粤港澳大湾人才政策与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开展授课。
深圳决策咨询委刘忠朴教授,围绕《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开展授课。
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深圳智慧园区标杆、社会资本主导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天安云谷园区,考察了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人、城、产”深入融合的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考察了美团·龙华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运营中心,考察了AICG领域头部企业来画科技公司。
借鉴深圳经验,
结合工作实际,推动奉贤高质量发展
本次异地教学期间,学员们结合“三带来”问题和深圳的系列教学围绕“如何学习借鉴深圳改革开放鲜活经验,实干为要,奋勇争先,推动奉贤高质量发展”,开展分组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深圳之行受益匪浅,深圳这座南海之滨拔地而起的城市不断书写时代传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担当和智慧,续写“深圳奇迹”,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经验。奉贤正抢抓新片区主阵地、新城建设发令地、乡村振兴主战场、先进制造业承载区等重大历史机遇,要学习深圳精神、借鉴深圳经验,围绕工作本职,用“闯”的姿态,创新的理念,创造性的思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篇章。
学员心得
“闯、创、干”,破解“小成即满”的思想藩篱
蒋秋平
这次处级干部培训班赴深圳为期五天的培训,通过专题学习、情景教学、座谈交流,使我深切感受到了深圳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埋头苦干的蓬勃生机,也让我在思想上、视野上、实践上受到触动与启发。一是思想触动:深圳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针对目前我们的招商模式转变等深层次考验,左顾右盼、畏缩不前,没有勇气和担当精神去尝试,而深圳就是在无数次的突破上取得成就。二是实践启发:深圳科技创新的基因,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关心经济数据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创新、产业变革、产业链提升,而不能满足于个别龙头企业的增长。必须打破“小成即满”的思想藩篱。三是实干为要:深圳强调埋头苦干。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用“归零再出发”的心态,以积跬步成千里的精神谋划好产业定位和赛道,确立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此次深圳之旅,即是一次开阔眼界的“取经之旅”,更是一次对标先进的“醒脑之旅”。作为党员干部,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深圳的城市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努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学特区精神 彰显新担当
沈世忠
深圳短暂的培训,所学、所见、所闻,让我受益匪浅,打开了视界,坚定了信念,真切感受到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生动实践。无论是走到天安云谷智慧园区,还是走进前海石公园,还是前往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每到一处都见证了改革的奇迹,都能感受到深圳在创新发展中蕴含着动力和潜力,体现了这座城市充满着活力。一是敢为人先,敢捅天花板。以“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敢想敢试,敢在无人区“开新路”,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是创新驱动,坚持人才至上。不拘一格地用好人才,不遗余力地服务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将人才转化为城市创新动能,让城市建设与人才成长同频共振。三是监管结合,当好服务员。政府通过法治化、智慧化等手段,从管理到服务,有力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满满的行程,满满的收获,学习深圳,就是要对标先进,在创新引领中开拓进取。
唱响“春天的故事”
吴曈
3月17日—21日,我们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短短5天的时间,不仅考察了天安云谷园区、来画科技等前端科技型企业,也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展览、瞻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聆听了专家教授们对于深圳经验的传授和分析,更近距离地感受了“深圳速度”、“深圳力度”、“深圳高度”和“深圳温度”,见证了“深圳奇迹”。我们要学习深圳的“窗”,要坚持开放不止步,打破一切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的藩篱,坚信只有将对外的窗口向世界全面打开,发展才会取得新突破;要学习深圳的“闯”,要横下一条心,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不扛红旗不收手的魄力,奋力一跳,砥砺前行;要学习深圳的“创”,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深圳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对标对表深圳,我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誓将贤城“春天的故事”唱出新的时代最强音!
由“深圳现象”看奉贤发展
姜俊
匆匆一周,从莲花山俯瞰前海,从“天安云谷”触摸智慧园区脉搏,深圳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系统思维构建创新生态。产城融合重塑空间。天安云谷“工业上楼”模式与智慧化管理,破解土地瓶颈,推动产业、创新、资金“三链融合” 。我们可借鉴其“共享协作”理念,在未来产业发展布局中嵌入数字赋能的产城社区,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新高地。人才生态激活创新。深圳“不唯地域、不问出身”的人才政策,与民营企业活力相辅相成。立足当下,我们需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服务体系,以包容政策为牵引,营造“近悦远来”的创业氛围,让人才与奉贤共成长。生态文明筑基未来。深圳改革开放的生态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我们当依托南上海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探索“绿水青山”向“科创绿廊”的转化路径,让宜居宜业与产城融合相得益彰。我们当以深圳为镜,以创新为魂、人才为核,生态为底,书写奉贤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对标深圳、改革创新、
开创奉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张平
此次深圳之行,在莲花山公园瞻仰了邓小平同志铜像,感恩改革开放;先后参观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天安云谷园区以及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等点位,深切感受到这座创新之城的澎湃活力。借鉴深圳经验,有三方面粗浅体会:在制度创新方面,深圳首创“随信综合查”等监管模式,启示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在数字赋能方面,龙华未来城市展厅的“数字孪生”治理,与奉贤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服务新模式形成对照。可借鉴深圳“政策找人”机制,打造“智慧政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在人才战略方面,深圳构建“1+10+X”政策体系,启示我们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奉贤可加快建设“数字江海”人才社区,将产业优势转化为人才磁场。
以数据动能激活奉贤产城融合新图景
汤文
一周深圳学习之旅,让人深刻感受到数字化浪潮对产城融合的颠覆性重塑,其经验为奉贤建设数字产城融合示范区提供了范本。天安云谷“数字孪生+产业生态”模式,以数字镜像技术重塑产业链,构建全流程可视化体系,启示以“人本逻辑”重构空间交互,打造“15分钟数字生活圈”。美团大数据中心深度挖掘用户行为数据,为传统产业提供精准“需求导航仪”,启示打通消费与制造端数据壁垒,以数据驱动生产。龙华未来城市“一网统管”,启示智慧城市建设兼顾“硬基建”与“软连接” 。数字产城融合本质是“用数据重塑空间价值”。奉贤应以深圳为镜,在智能底座、需求洞察、治理孪生三个维度发力,让数据与产业融合,推动奉贤高质量发展。
观深圳发展,思奉贤新城建设
王君华
近期,深入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一系列发展成果的相关内容,让我深受触动,也不禁将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与奉贤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如何为奉贤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深圳天安云谷园区以社会资本主导城市更新,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奉贤新城在建设中,是否也可借鉴类似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多元资本激活区域发展活力,推动老旧区域转型升级,打造产城融合的智慧园区。深圳凭借人才政策广纳贤才,奉贤新城也可立足自身特色产业(如美丽健康产业、新能源等)出台针对性人才政策,吸引并留住创新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瞻仰邓小平同志铜像,感受特区改革精神,让我意识到奉贤也要保持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改革创新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走出一条独具奉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习深圳经验,
奋力走好奉贤高质量发展之路
李刚
春寒料峭的三月,我们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开启了为期一周学习。我们考察了天安云谷园区、美团数据中心、来画科技,瞻仰了邓小平铜像,学习了深圳的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建设。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其飞速发展的历程为奉贤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当前,奉贤正抢抓新片区主阵地、新城建设发令地、乡村振兴主战场、先进制造业承载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奉贤时提出的“一定要实干,一定要艰苦创业”的殷殷嘱托,学习深圳“敢闯敢试”的城市精神,打破“小成即满”的思想藩篱。一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二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式,探索未知领域。三是想方设法引智引才,要善于和人才打交道,掌握社会语言体系,真心和人才交朋友。
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 上海市奉贤区行政学院
地址:奉贤区金汇镇百曲路766号 邮政编码:201403 联系电话:021-67180141
备案/许可证编号:沪ICP备2021024481号